2016年8月22日,我院邱猛生实验室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Approach for Ampl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ouse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小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制备、扩增及纯化的方法。
分离制备的小鼠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大多具备典型的双极或三极细胞形态
虽然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小鼠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起源和发育,但是小鼠原代OPCs难以分离纯化和维持其自我更新,所以许多相关体外研究只能采用大鼠OPCs作为替代。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了小鼠O4阴性早期OPCs可由小鼠大脑皮层组织块培养获得,并且发现PDGFaa、EGF和bFGF同时处理细胞是维持小鼠OPCs强劲的体外增殖能力的关键因素。他们首次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是OPCs的一个强有力的有丝分裂原,它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a)协作可以增强OPC的自我更新能力而抑制其分化。EGF和PDGFa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合作还可以使双极或三极OPCs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变成增殖能力更强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而且这种形态改变并不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潜能。此外,他们发现EGF是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中的混杂的神经胶质前体细胞(GPC)生存和增殖的关键因子之一,所以当这三种生长因子同时存在时,将获得一个由OPCs和GPCs组成的混合培养物。一旦EGF从培养基中撤除,GPC数目就急速减少,而且成纤维样的OPCs就转变为典型的双极或三极形态,这样就获得高纯度的均质OPCs。这项新技术的建立将有助于在体外充分利用OPCs来探索控制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以及髓鞘形成的分子机制。
邱猛生实验室杨俊林博士完成该研究的所有实验工作,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其他参与的作者包括实验室成员程雪军、沈嘉希、谢冰花和赵晓枫,我院张遵义教授、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院曹启林教授以及浙江大学沈颖教授参与了数据分析及文章讨论;邱猛生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资助。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省器官发育与再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电话:0571-28865260 邮 箱:admin@idrbio.org 邮 编:311121 地 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网站后台登录